一阵吃喝后,尉迟恭打马离去。
地契就放在桌子上,两人谁都没提。
收拾打烊。
聂风拿起地契。
一看,李二不愧是李二。
上面包括了靠山庄和后山在内,一块长十五里,宽十二里的土地。
“终于在大唐有自己的落脚之地了!”
聂风心情不错,拿起一旁的一摞契约,看向一旁的胡人商队。
“你们谁是管事的?”
一个光头,留着一把花白络腮胡的胡人弯着腰走到距离聂风三米处,跪了下来。
“尊贵的老爷,老哈曼是驼队的管家。”
“你们里面有几个会说汉话的?”
“尊贵的老爷,只有老哈曼一个。”
聂风在七月里面找到哈曼的契约,单独挑了出来。
“老爷,小的也会说汉话。”
这时候人群里一个半大小子站了出来。
聂风看了看脸色难看的老哈曼,又看了看这个年轻人,来了兴致。
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“小的是奴隶,没有名字?”
聂风翻开剩下的契约看了看,这长安的衙门确实够糊弄,一个个不是胡大,就是胡二。
挠挠头。
“从今天起,你就叫胡二了!”
“谢老爷。”
胡二连连扣头。
“胡二你和老哈曼,去整理好驼队,跟我回家。”
聂风坐上齐管事的马车,带着大牛走在前面。
老哈曼深深的看了胡二一眼,胡二回他狼一样凶狠的眼神!
聂风注意到两人的表情,感觉应该再提一个胡人出来。
再分化一下。
这次出来收获不菲,不仅有了自己的土地,还获得了足够的劳动力。
刚才他数了一下,驼队里胡人十七个,胡姬三十二个。
在后山山脚下收拾出一块空地,把酒坊建起来,庄子里的人加上这些胡人,人手足够了。
驼队走的慢了点。
等聂风带着他们回到庄子里时,天色已经晚了。
老村正坐在庄口,正等着他呢。
“您怎么坐在这了?”
聂风连忙下了马车,和大牛一起把老人家放到马车上,然后才问道。
“刚才县衙门来人了。咱这庄子被太子赏给你这后生了。”
“这下好了,你这后生进了太子的眼,咱们靠山庄日子就要好过了。”
老村正中气十足的对着庄子里大喊一声。
“人呢,还不来见过庄主!”
这一下,各家当家的男人,女人就都出来了。
“见过庄主。”
一百多号人,站在一起,乱哄哄说道。
“行了行了,这个时候了,大家都回去吧。”
聂风忽然感觉肩膀上多了一份重量,沉甸甸的,他知道这是这一百多户的重量。
好不容易把他们都哄回家。
聂风领着驼队进入庄子,指着庄头打谷场说道:“你们先在这住一晚,明天我自有安排。”
胡二拍xiōng部的保证一定看看好老爷的奴隶们!
老哈曼一言不发,但是看向商队众人的眼神都泛着绿光。
“小子想请您老去小子家里吃一顿晚饭,咱们庄子有些事得和您说说。”
“好,老汉就吃你一顿。”老村正答应的干脆利落。
回到家,把老村正扶下马车。
解开马匹,找了一些豆子和麸子,还有水供它吃喝。
安排大牛去煮羊肉。
聂风和老村正坐下。
“这庄头的胡人是咋回事?”
老村正得知有人吃里扒外,还想抢秘方,把聂风打成匠户后,更是气得不行。
听到太子府家将,把这些人法办后,老村正又哈哈大笑。
大牛端着一大盘子羊肉放到桌上,又拎了两坛子酒过来。
气氛越来越热烈。
酒过三巡。
聂风感觉差不多了,就向老村正问道:
“小子打算在后山建一个酒坊。”
老村正眼睛一亮,放下了酒碗。
“只要酒坊建成,庄子里的农户都可以来酒坊做工,也可以多一份收入。”
“咱们山上这些果子也能物尽其用。”
“你这后生,脑子就是活泛,不像这憨牛,只知道干活,不会拐弯。”
就在聂风向老村正请教怎么找工匠,建设酒坊,应该给多少工钱的时候。
…
长安城,原秦王府,现太子府。
尉迟恭和房玄龄站在书房中。
李世民正拿着一份供词,越看他就感觉脑门青筋暴跳!
这正是被捉拿的齐管事的供词,还有其他齐管事攀咬出来的人经过审讯后交代的情况。
“这些世家门阀!都把孤的大唐当摆设了吗!”
李世民一拍书案,浑身杀气四溢。
触目惊心啊!
太子府为了与世家牟利,几乎编织了一张东到河北西到晋阳,南到岭南的利益大网。
这张大网让李世民又惊又怒。
惊得是,经过了隋末乱战,天下仅剩两百万户,这些世家的实力依然保存了下来。
怒的是,这些世家根本不把李唐朝庭放在眼中,在他们看来,胡汉混血的李家根本不入流。
但是,李世民还是压抑住自己的怒气。
因为现在世家动不得,突厥南下在即。
他必须把所有力量攥成拳头,打退突厥。
只能成功不能失败!
“臣等告退。”
房玄龄拉着没汇报的尉迟恭就走出了书房。
两人走后,李世民一下坐到了地上。
他一下下捶着脑袋。
头风又犯了。
征战多年,刀山火海都走过来了。
这还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无力!
想要拿出横刀杀出一条血路,却发现自己不能这样做!
大唐这副千斤重担不是这么好挑的。
这些世家太恐怖了!盘根错节!遍布了整个大唐官场!
现在他才理解为什么隋炀帝要用科举了!
仅仅看到被供出来的名单,就让李世民有了杀人灭口的想法。
上到一州刺史,下到斗食小吏,到处都是世家的触角。
他一时都不知道,这大唐是他李家的还是世家的?
这也让他明白了,想改变现状,只有早些登上皇位。
通过科举,造出新血。
然后一点点把世家这株吸血藤从大唐这颗大树上剥离下来。
振奋精神,拿过一本奏疏,李世民又开始了工作。
时不时还要叫过房玄龄和杜如晦了解情况。
连房间里的灯什么时候亮了都没注意。